“听到我的脚步声,这些鱼儿立刻就一群群地,摇头摆尾聚过来了。”
“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并不是心疼鱼的价值,而是感觉一个老朋友的突然离开。”
和黄土岗镇56岁的锦鲤养殖大户成学勇交流,语气里透露出来的,是浓浓的人鱼之情。
1993年,从没有出过远门的成学勇走出了黄土岗镇成家山,南下广州在一家锦鲤养殖基地打工。“锦鲤也是宠物,养殖锦鲤也会上瘾。”一接触锦鲤,成学勇便被这些游动的艺术品给深深吸引。于是,打工期间,他潜心跟着技术员学习锦鲤养殖技术,并多次跟随老板去日本学习养鲤经验。
一转眼,成学勇在广州养殖锦鲤近20年,锦鲤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人到中年的思乡之情更是油然而生。2013年,他一举下定决心:回到成家山,在人生开始的地方圆一个创业梦。
于是,考察,选址,筹资,当年他在成家山开辟了120亩面积的池塘,并花巨资兴致勃勃地从广东空运了一批锦鲤。
“第一次就失败了。”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成学勇仍心有余悸。作为观赏鱼,锦鲤经济价值大,品相好的锦鲤一条可卖五六万元,但是被称为“水中的活宝石”的锦鲤,对养殖环境要求极高,而当时家里气温突变,水温不适,第一批7万余元的鱼苗几乎全部都损失了。
惨重的损失几乎把成学勇的梦想击碎。第二次投苗的时候,他每天盯着天气预报,认真比对广东和麻城的天气,等待合适的时间投苗。果然,第二批鱼苗成活率很高。
凭着一双独到的选鱼眼光和成熟的养鱼技术,成学勇养殖的锦鲤畅销全国,大山深处的成家山交通也不便利,于是,在市水产局的积极引荐和帮助下,成学勇在环境更加适合锦鲤养殖的桐枧冲建起了230亩的大成锦鲤养殖专业合作社,上十家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务工受益。基地还提供鱼苗和养殖技术服务,指导农户自行养殖,锦鲤成熟时由基地回收。
在成学勇看来,养殖锦鲤有苦有乐。养殖最怕病害和极端天气,2016年的“6?30”洪灾,基地的多口鱼塘被冲垮,鱼儿死的死,逃的逃,损失近20万。第二年,几口鱼塘的锦鲤大批死亡,活着的行动缓慢,不到两天,头天还欢快游泳的6000多尾锦鲤,几乎成了鱼干。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有一年,成学勇精心养殖了四年半的一条超级佳丽“红白”突发病菌,腮部霉烂,市水产局水产服务中心主任、科技特派员胡水良迅速实施打针、泡药等方法,仍然没有挽救过来。“我当时真的哭了,”成学勇说,这条锦鲤就像老朋友一样,每每转到塘边,这条锦鲤就立马能识别出是主人来了,从深处游出来,摇头摆尾,吐出一串串泡泡,跟着他的脚步声游动。这条鱼一死,损失的不只是五六万元,更是一个老知己。
苦尽甘来的成学勇得到更多的是乐。作为一家成熟的锦鲤养殖基地,凭着麻城优越的交通条件,大成锦鲤养殖基地的锦鲤供不应求。不仅合作社收入高了,成学勇也热衷于参加全国各种锦鲤大赛。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数十个“全国锦鲤‘幼鲤’巡回公开赛30部特别奖”、“全国锦鲤公开赛暨幼鲤巡回赛总决赛15部红白亚军”、“首届中国自产锦鲤大赛35部大正三色冠军”等特别显眼。
“每一次带着自己精心养殖的锦鲤去参赛,心里特别高兴。”成学勇笑着说,宝贝不仅获得了现场众多看客的赞赏,有的还卖出了很好的价钱,很多同行也纷纷围过来交流经验,感觉很自豪。
8点钟,早起的挑选工早已开工。四个人围在竹竿围成的三个网兜前面,将混在鱼群中的优质鱼苗快速精准地挑选出来。“颜色纯正,段落整齐,色泽鲜亮,形体端正,发育良好,这是我们选择的基本标准。”挑选工抢着介绍自己的挑鱼经验。据悉,一条质地优良的锦鲤,要经过至少四次挑选,半年养殖,才能出售。
选苗,投食,分塘,巡视,养殖锦鲤的这一道道工序已然成了成学勇生活的全部。他说,这一辈子,大概是跟锦鲤“杠上了”。余生,他的愿望是自己养殖的锦鲤能游进千千万万的爱鱼人之家。(文︱江红 艳阳 图︱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