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出土的画像砖中可知:早在汉代,成都就有一批善于长跑的人,高速奔跑在马车前面。
宋代时,成都以及其他州郡的驻京机构的人员,将官方消息和京城的文化、社会、经济事件、奇闻逸事一并编入小报,俗称:新闻(这也是我国及日本新闻报纸一词的语源),由长跑者传送。
与贵族马车赛跑的人
1953年秋天,成都北郊羊子山发现东汉墓群,其中一号墓中的巨幅画像石刻有:贵族们的豪华宴会、乐舞百戏精彩的表演、浩浩荡荡的车马出行。这组画像石刻,不仅堪称东汉雕刻艺术的佳作,而且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车马出行图是由十二辆车,五十六匹马,八十三人组成。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两个侍从,一手执矛、一手执管而吹,这就是历史上的长跑健将——伍伯。除了北郊羊子山的发现外,郫县等地相继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也有伍伯形象,为研究我国古代长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伍伯,亦称伍伯前驱,或称户伯。崔豹《古今注》说:“一曰户伯……汉诸公行则户伯率其伍以导引也。”意为:官吏出行时,伍伯健步跑在前面引路。其起源可追溯到西周。《周礼》曰:“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前驱,即护卫官。意思是:周王乘马车出游,护卫官紧随左右。西周“令鼎”铭文中有前驱同皇帝的马车赛跑的故事:周成王率领众臣和奴隶到淇田场春种,农事结束后又比赛射箭。返回王宫途中,成王对马车旁边的前驱“令”和“奋”说:你们俩能跟着马车跑回宫中,就赏赐你们十家奴隶。于是,成王命驭手驱马飞奔,令和奋紧随风驰电掣的马车跑回宫中。成王称赞了令和奋,也兑现了诺言。后来,前驱中有专事为官吏出行鸣锣开道的步卒,称作“先马走”,到汉代则称作伍伯。
从成都出土的伍伯画像中透露出的信息是:早在汉代,成都就有一批善于长跑的人。进而推之,要想成为手执剑或长矛高速奔跑在马车前面的伍伯,说明他们是经过了专门的长跑训练。可见,长跑运动在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成都至京城的新闻使者
宋代绍兴末年,蜀制置使邱宗卿在成都招募了四十名具有长跑天赋的人,进行严格的培训后,组成“摆铺”,负责传送“边报”、“朝报”和“新闻”。
所谓边报、朝报、新闻,宋人赵升《朝野类要》记载:边报,系边州郡定期将当地平安事宜记录下来,密封后送往尚书省枢密院(最高国务机关)。朝报,则是中央发布的信息。每天由主管审查诏令的门下省来编定发布内容,请掌控政令之违失的官员审核后,再发往各地。除了这种官方正式发布的朝报外,另“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幸有漏洩(“泄”的异体字)之禁,故引而号曰新闻。”在中央和各部门的一些官吏充当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的内线,他们抄录内部文件和资料,私自挟带出来。成都以及其他州郡的驻京机构的人员,将这些材料手抄或印制成小报,有时还将京城的文化、社会、经济事件、奇闻逸事一并编入小报,俗称:新闻。这也是我国及日本新闻报纸一词的语源。
新闻通过邮驿的递兵传回各自的州郡。在成都,自绍兴末年起,这项工作便由“摆铺”接替。四十名长跑健将,每月初三、十八日,分批从成都出发,一路长跑至南宋行都杭州,将边报交到尚书省枢密院,然后又从杭州带着朝报和新闻返回到成都。摆铺中这些长跑健将成了名副其实的新闻使者。尽管成都与杭州相距遥远,同样能够及时地了解京师各方面的动向。
传递思乡情的跑信伕头
明永乐年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思乡心切,相约每年推选代表回乡几次,递送书信,附带土特产。久而久之,被推选的代表成了职业送信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一个名叫陈洪义的人又将其组织起来,创立了“麻乡约大帮信轿行”。麻,是指湖北麻城县,乡约,是乡村中负责调解责任的人,适巧陈洪义又是麻子,人们遂呼之为麻乡约。麻乡约里负责信件投递者称作跑信伕头,长跑是其必备的素质。
麻乡约分正站(平信)和快站(快信)两种。快信要烧去信封的一角,以区别于平信,称作“火烧信”。接收邮件时,双方议定邮资,登记在册,随即派跑信伕头投递。跑信伕头若是接到火烧信,必须立即起程,火速传递。实际上这就是一场长跑接力赛。麻乡约的口碑极佳、诚实守信,投递书信及时准确,所以迅速壮大,其分局星罗棋布,互为联系。后来发端于沿海沿江并逐渐向内陆扩展的民信局也是受麻乡约的影响才成立的。光绪末年四川设立邮政局时,也是以麻乡约的分局地址和邮路作参考。而麻乡约的一些跑信伕头也被清政府招入邮局,成为第一代现代意义上的邮递员。
善于长跑的令和奋,靠着歌颂周成王“言必行”的美德,把他们的名字留了下来,而历史上无数像伍伯、新闻使者、跑信伕头这样的跑步健将,只是寂寞而孤独地奔跑在坎坷的蜀道上。他们虽然不像“夸父逐日”与大自然竞胜一样悲壮,也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才是最值得纪念的长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