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年间(汉和帝时期,公元95年)社会政治黑暗,宦官专权,地震不断、蝗灾、旱灾严重,人们衣食无着,流离失所,由此形成大规模流民南徙谋生。难民流中、祖居中原东郡燕县(辖境在今河南东北、山东西效)的赵甲带着妻子和儿子赵畅翻越大别山,来到举水河边的西陵县,遇上一位无子女的赵氏老夫妇、便定居下来。两家合为一家,在举水河边安居乐业、耕读不辍。赵畅自幼潜心经学,业有大成,被选为五经博士,到京城任职一年后就因病而逝,留下妻子和十三岁的儿子赵咨,相依为命。
赵咨,字文楚,从小聪慧,读书能过目不忘,孝侍慈母,孝行名满天下。汉桓帝延熹元年(公元158年),45岁的赵咨被大司农陈奇举荐至孝有道,受聘为五经博士,在京城任职。其时朝政腐败、官场斗争激烈,民不聊生、匪盗频发。赵咨对朝政深感失望,愤而辞职,专心侍奉年近八旬的老母,伴妻教子。
一天深夜,忽传蛮盗已进村,村民四处奔逃。文楚因老母年高体病,无法行动,只好让儿子、儿媳带着孙子赶紧逃避,自己和妻子则守在家中陪伴老母。不一会,一群强盗举着火把、手持刀剑棍棒蜂拥而至。赵文楚深怕老母受到惊吓,急忙赶出门外,拱手站在道旁,面对蛮酋文楚一揖到地,诚恳地说:“壮士稍歇,以备薄酒相待。因老母八旬、重病卧床,若有惊吓,性命难保。家中财物,有用即取。恳求为老母留下些衣粮”,说罢泪流满面。蛮酋见赵文楚如此轻财重孝,不禁十分感动,强盗们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家老母,高齡八十,卧病有年,家中一贫如洗,无力奉养高堂。先生如此孝顺,令在下惭愧不已。我们所犯的无法说了,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虽然是无奈之举,但罪实在不可饶恕。”说完,强盗们面对文楚都匍匐跪拜,大哭不止。文楚急忙让妻子拿出一袋粮食,送与蛮酋。蛮酋马上跳起身来,率众强盗迅速离去,文楚追了几步,哪里还能赶得上。赵文楚“孝感蛮酋”的故事不几天就传遍西陵县、江夏郡,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郡守于是将赵文楚的事迹上报朝廷,汉灵帝非常赞赏,立即下诏书命名文楚所居之乡为“孝感乡”,以褒扬其“孝道,并将文楚征拜为议郞。
这就是麻城“孝感乡”得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