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7日在麻城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李开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开门红”。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3亿元,增长15.3%,高于全国和全省3.8和0.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5.34亿元,净增1.2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2亿元,增长37.1%,高于全国和全省7.7和13.1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5.7亿元,增长43.3%,高于全国和全省17.5和16.5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亿元,增长29.4%,高于全国和全省13和11.4个百分点。全年利用外资4093万美元,增长55.6%,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居全省县市区之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5元,增长26.1%,高于全国和全省8.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81元,达到3062元,增幅创历史之最。首次出现新增银行贷款超过存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53.8%,高于全国和全省35.3和30.2个百分点。工业占市域经济比重上升了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净增24家,增幅居黄冈各县市区之首。汽配产业进入全省40个重点产业集群,冶金机械产业成为第一个年产值跨越10亿元的集群。实现农业总产值39.2亿元,粮食总产量49.6万吨,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生猪和肉牛出栏量达到全省畜牧大县标准。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减少4.3万。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4万人,实现打工收入22亿元。总之,过去一年,是我市经济增速最快、工业经济增加最多、财政收入增幅最大、农民收入增长最高的一年。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建方面。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完成各项建设投入3亿余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十大市政工程”和“九大绿化工程”完成投资6405万元。城区5条主街道刷黑7.3公里、12.2万平方米,金桥广场、烈士陵园、将军广场、护城河一期整治等工程如期完工。垃圾场迁建、金通湾新区启动、神光花园建设、京广大道硬化等重点工程均按计划推进。新增城区绿地面积 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提高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强门前“四包”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城区私房建设秩序。园区开发方面。黄金桥工业园完成“2335”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1亿元,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增长136%;完成工业产值9.85亿元,增长18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136%,实现了基础设施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工业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四个翻番”。积极推进中馆驿精细化工园建设。旅游开发方面。共投入资金1.2亿元,开发“三山、一村、一花、一线、一大片”⑵七大旅游板块,打造生态观光游、人文游、红色旅游、休闲避暑游、寻根游、乡村体验游等六大旅游产品。完成龟峰山、五脑山、九龙山、杏花村等四大景区的规划评审。进一步完善龟峰山风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杏花村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推进五脑山森林公园开发,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龟峰山创建为国家AAA景区,五脑山创建为国家森林公园,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新农村建设方面。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改建省道8.5公里,建成省际出口路63公里、县乡道22公里,硬化通村公路550公里,全市累计硬化村村通公路1200公里。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白果110千伏变电站。完成3100口沼气池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土地整理9万亩。完成德援项目新造林1.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2 万亩。完成浮桥河、大河铺水库整险加固和明山水库节水改造工程。完成185个新农村村庄规划。新建和改造村级组织办公场所370个。新增“万村千乡”农家店121家。积极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厂三路”等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1.4亿元,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总之,过去一年,是我市城乡建设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明显的一年。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26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11.8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80个,实际到位资金7.59亿元。华新水泥落户麻城,实现了我市招引国内500强企业的突破。全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招商引资深入推进。企业民营化改革力度加大。进一步理清了改革思路,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完善了改革配套政策。全面推进国有工业企业、商贸(供销)企业、部门办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全市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企业改革促进全民创业,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80余家、个体工商户2000余户。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整合部门职能,做大城投公司,做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组建合作办、中小企业信用协会,搭建了与省开行合作的“1+3”平台,实现融资1.33亿元,成为全省开发性金融示范县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共发放社会保障金1.6亿元,城市特困对象1.4万户、7.6万人进入城镇医疗保险。农村特困对象1.4万户、3.2万人享受低保,并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近5000名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进入医保。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00余人。向101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金。推进农村危房“福彩安居工程”,解决3100人的住房困难。社会慈善事业不断发展。麻城再次成为“全国科技工作达标县(市)”。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博达学校成为全省最大的基础教育民办学校。职业技术培训快速发展,完成农民工转移培训1.85万人次。“麻城海员”成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成功举行黄麻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筹办工作有序进行。聘请公益性城市形象代言人,开全国县市先河;叫响古杜鹃品牌;先后争取省旅游局、省文联、省文化厅、省广电总台参与主办杜鹃文化旅游节,麻城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挖掘文化资源,大型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获省“六艺节”金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4.3%,共兑付补偿资金3200余万元。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人口、资源、环境保持协调发展。人事、人防、体育、广电、工商、质监、邮政、电信、烟草、档案、保密、老龄、残联、统计、气象、外事侨务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总之,过去一年,是我市改善民生力度最大的一年,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城市知名度大幅提升的一年。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全国平安县(市)”创建。建立应急管理体系。高度负责地做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加强对重点商品的价格监管。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村务公开。积极服务军队、国防建设。推行电子政务,开通市政府门户网站,共处理和回复群众网上信访、信函268件次,取得了网上为民服务、网上公开政务和网上宣传麻城的良好效果。加强监察和纠风工作。进一步规范财政和编制管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与各群众团体的联系,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39件、政协委员提案154件。
各位代表,创业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全市百万人民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麻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1、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工业基础薄弱,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农业特色经济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3、企事业单位改革进展不快,实现社会和谐成本较高,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压力很大。4、资源节约、土地供给、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项目融资和中小企业贷款困难。5、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主要工作
2008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而立之年”,是中国的“奥运之年”,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⑶的“开局之年”,也是麻城的“喜庆之年”。新的一年,麻城喜事连连:大别山电厂投产发电,沪汉蓉快速铁路建成通车,大广高速基本成形,武麻高速开工建设,首届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麻城享天时之惠,占地利之优,得人和之盛,未来更加美好。在这个千载难逢的重要年份,我们必须不负众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实现麻城改革开放新突破;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勇往直前,勇创麻城跨越发展新业绩;必须奋发图强,奋发有为,奋勇争先,奋力开拓麻城崛起腾飞新境界。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紧中求活,多中求大,大中求强,好中求快,更加重视招商引资,更加重视项目建设,更加重视改革创新,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实现“1122” 目标(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1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麻城在全省率先崛起。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围绕实现“1122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全口径)增长22%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到0.5人以下。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1、坚持紧中求活。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金融信贷偏紧、用地指标偏紧、节能减排和环保偏紧的形势仍然存在,这对于加快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一定要科学判断形势,善于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坚决贯彻大政策,努力营造小气候,以最大的智慧、最大的努力和最务实的办法破解面临的难题,善于在宏观偏紧的形势下,搞活经济,搞活麻城。
2、坚持多中求大。随着我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项目越来越多,但是我们还缺少大项目,缺少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缺少引领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撑项目。要在招引大项目、争取大项目上做文章、求突破。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培育几个大产业,形成几个增长点,拉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坚持大中求强。麻城是人口大市、地域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大市,要加快开发,加快转变,努力向工业强市、农业强市、旅游强市、文化强市和经济强市跨越。
4、坚持好中求快。麻城要跨越发展,实现在全省率先崛起,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加快发展、壮大规模。我们要在较低的起点上实现后来居上,唯有奋力冲刺,加速前进,才能创造崛起腾飞的奇迹。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坚持抢先发展和跨越发展,千方百计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以快求好,好中求快,确保又好又快。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兴工强市
麻城崛起的希望在工业。要坚持兴工强市主导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1515”工程⑷,奋力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加快集群发展,营造产业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汽车配件、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等五大产业集群。支持马勒三环、力美等公司的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汽配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0亿元。加快完成兴业炉料二期工程建设,推进福田液压、新叶液压等冶金机械企业加速向园区集聚,力争冶金机械产业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加快纺织服装和轻工食品产业发展,实现产值增长30%以上。支持医药化工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建材产业,推动华新水泥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突破园区开发,营造规模优势。坚持政府主导投入,土地集约利用,园区连片开发,设施整体配套,努力把黄金桥工业园建成全省示范工业园。推进黄金桥工业园基础设施“2222”工程建设,即:继续收储平整土地2000亩,硬化京广大道和京沪大道2条路,重点亮化京广大道和京沪大道2条街,完善配套2条供排水线路。加大园区产业开发,新招引入园项目20个,完成产业投入8亿元以上;新增投产企业20家,实现产值突破15亿元。加快中馆驿精细化工园建设,配套硬化2条路,力争新引进入园化工项目3个以上,产业投入过亿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办好乡村特色工业园,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强化支持服务,营造环境优势。继续实行“六个一"(一个企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专班、一名责任人、一个部门、一名民警)的服务制度。严格执行园区企业执法核准制度。推行企业审批全程代理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强化经济环境投诉中心职能,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工业投入力度,积极引导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努力帮助企业化解融资、用地、用工、用电、用水等瓶颈。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二、以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为重点,推进兴农富民
发展农业特色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兴农富民的重要保证。坚持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农民参与、市场运作,做大做强农业特色经济,推动麻城由农业资源大市向农业特色经济强市转变。
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做强特色。围绕做大做强蔬菜、蚕桑、板栗、畜牧、菊花、老米酒等特色农业板块,推动土地、山林、水面向种养能手流转集中,政策扶持向种养大户倾斜,项目支持向规模经营区汇集,使优势板块的特色更加鲜明。扩大规模。进一步扩大特色蔬菜种植规模,力争进入全省重点板块。大力实施“东桑西移”工程⑸,努力实现蚕桑产业恢复性增长。扩大板栗规模种植面积到85万亩。发展万头猪场、千头奶牛场等畜禽规模养殖,积极争创“全省畜牧大县”。进一步扩大福白菊、天麻等药材种植规模。推进优质稻基地建设。扩大名优鱼养殖规模。加快林纸一体化项目基地建设。培育龙头。扶持建元食品、南街村集团、金麦面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围绕特色优势板块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把麻城建成全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创建品牌。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三品”⑹认证。积极申请农副产品商标。大力推进农副产品进超市。支持2—3个农特产品创建成为省级名牌产品。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路、水、电、气、田”五件事。硬化通村公路300公里。重点解决好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电力网、电信网、广电光纤网建设。新建6000口沼气池。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毁工程修复,加快推进高产农田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标准粮田等项目建设,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补助标准。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5000人。继续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重点做好农、林、水、农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方面项目衔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更大项目扶持。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和“巾帼创业行动”,进一步叫响“麻城海员”、“麻城地勤”、“麻城乘务员”等劳务品牌。完善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社会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次,转移农民工2万人次以上。
三、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推进服务经济发展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必须大力发展服务经济。要紧紧抓住麻城成为交通枢纽的机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开发旅游业,加速提升房地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设大别山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铁路物流和公路物流为支撑,加快发展仓储、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开拓电子商务,建设物流园区。支持兴业炉料公司建设成为区域性钢铁炉料配送中心。支持中储粮麻城直属库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粮食储备中心。开发大别山建材市场。推进特色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启动金通湾新区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招引有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完成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关条件。建立以黄商购物中心、中百仓储等为龙头的小商品配送中心。加快“信福”项目工程⑺建设。优化老城区商业布局,开发新城区商贸物流业。新建“万村千乡”合格农家店150家,力争实现村级店全覆盖。
加快发展旅游业。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旅游服务基地、大别山旅游门户城市。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完成龟峰山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五脑山、九龙山、杏花村控制性详规。加大政府导向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旅游项目扶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开发。引进有品位、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做强旅游产业。积极申报古杜鹃自然保护区,力争龟峰山创建为国家AAAA景区,烈士陵园创建为国家AAA景区,九龙山创建为国家地质公园。借助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做好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力争来麻城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商品房建设规划管理,严格控制零星分散建设,鼓励支持规模开发和集中连片住宅小区建设,提升建设档次,完善功能配套,加强物业管理,建设宜居小区。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引导地产商有序参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合理调控房价,依法指导商品房发售行为。招引战略投资者、知名地产商参与金通湾新区开发。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企业农民工公寓和旧危房改造工程。发挥房地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建材、建筑、劳务和运输等关联行业加快发展,实现房地产业产值和税收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广电、体育、娱乐等文化产业,推进金融、保险、邮政、电信、会计、评估、法律、家政、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环境为重点,推进城乡建设
坚持以争创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创新机制,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突出麻城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城乡规划布局。严格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做好护城河、南湖公园等修建性详规和滨河公园(举水河堤南段)景观建设等控制性详规编制。做好麻城经济开发区(包括“两园一区一厂”⑻)的总体规划修编。继续做好乡镇和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突出规划中的文化元素,延续城市文脉。强化城市规划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城乡规划执法和土地执法监督,大力查处违法违规乱建私房行为。
加快建设提升品位。重点抓好金桥大道配套、金通湾新区主干道建设、京广大道硬化、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别山建材市场开发、南湖公园扩建、桃林园建设、滨河公园开发、老城区休闲绿化园建设、南正街改造等“十大市政工程”。继续抓好老城区支街小巷道路硬化、亮化和供排水等配套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小区绿化等“九大绿化工程”。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和“百镇千村”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大力开展绿化家园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 1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提高到31.2%,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4%,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构建城乡交通大网络,力争投入1.5亿元,建成出口路50公里、县乡道30公里,实现与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站场连接。进一步拓宽城市经营领域。完善电网功能,建设220千伏变电站。
创新管理塑造形象。进一步强化门前“四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把街道保洁权、绿化管护权等推向市场。分街制定城市主干道详细街景规划,对临街建筑物立面容貌进行整治。强化门前招牌和户外广告管理。完善城市街道命名。坚持依法治城,全面推行亲民、文明、和谐执法,实现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制约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
五、以融入武汉城市圈为重点,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加快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必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机遇,发挥麻城交通区位和资源、产业等优势,加快与武汉对接,推动招商大跨越,实现引资大突破。力争全年引资8亿元以上,新引进过1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5个以上,过亿元项目2个以上。
加快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对接。深刻把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轨道上来。围绕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的总目标,重点抓好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及市场、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对接工作,不断深化在工业、农业、旅游、劳务等方面的协作配套。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把麻城建设成为武汉的汽车产业配套协作基地和休闲旅游服务基地。
扩大招商引资。主攻产业招商。围绕一个圈(武汉城市圈),主攻三大片(江浙、福建、广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围绕武汉富士康、80万吨乙烯、东风汽车等重大项目,引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围绕国内500强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围绕麻城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整体引进和产业对接。加快现代农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引进工作。开展以节招商。抓住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的机遇,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招商活动,力争节会期间签约1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到位资金3—5亿元,努力实现“邀请一批客商、洽谈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的工作目标,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创新方式招商。继续坚持分片招商、驻点招商,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推进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利用麻城特有的地脉人缘和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亲情招商、文化招商。强化责任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督办考核制度。做好项目跟踪引进工作,确保有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投产。创优环境招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功能配套,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客商。
狠抓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在国家和省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国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争取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国家项目投入5亿元以上。重点做好大别山电厂二期工程筹建和武麻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继续支持大广高速公路和沪汉蓉快速铁路建设。加大项目筛选对接力度,积极扩大一批农业、农村、扶贫和社保等方面的项目;挤进一批交通、能源和汽配等产业项目;突破一批城市防洪、污水处理、生态环保等国债信贷资金项目。
六、以优化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集中力量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企业改革。坚持以破产和出售的方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企业能盘活的坚持出售盘活,对盘活无望、符合破产条件的坚决依法破产。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加快推进国有工业企业和部门办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商贸企业改革,加速推进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切实解决好已改制企业遗留问题。今年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企业改制的持续动力,对已改制企业进行再招商,推动企业再重组、再创业。
深化农村改革。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严格土地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等审批管理。巩固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互助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营性的专业化服务三大体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小三场"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积极申办村镇银行。
搞好其他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政务公开。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编制管理。加强市乡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及延伸机构的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投融资体制,实现融资1.2亿元。发挥中小企业信用协会、担保公司作用,将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充到5000万元,帮助企业融资1.5亿元。积极开展政府间融资,争取外国政府贷款1亿元。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领域,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激发全民创业。完善和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各项创造活动搭建平台,使麻城成为改革、创业的乐土。
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善民生福祉,发展社会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握文化根本,谋求科学发展。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文化发展全过程,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竞争、激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弘扬修身文化、关爱文化和生态文化;努力从麻城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和现代开放文化中激发精神动力;着力培育杜鹃主题文化,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抓住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积极申报和打造文化品牌。争取“麻城花挑”、“麻城东路花鼓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创建文化强市。
大力发展教、科、卫、体等事业。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城乡所有适龄儿童全部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关注留守学生(儿童)的教育问题。完善高中教育,壮大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力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抓好艾滋病、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服务业、能源业清查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严格保护耕地。完成首次污染源普查,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建设生态文明。
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以创业促进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就业,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抓好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做好低保对象进医保工作。加大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加强乡镇福利院建设,建立健全五保户集中供养长效机制,提高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农村危房“福彩安居工程”。建立廉租房制度,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市光荣院迁建,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平安县市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信访调处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管,大力实施“价格诚信工程”,积极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做好村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强社区建设和民间组织管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支持驻军和武警部队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年初,我市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政府迅速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夺取了抗雪防冻救灾的阶段性胜利。我们要集中力量,进一步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安排好灾后生活,搞好恢复重建和生产自救。
八、以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全力办好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生命。依托节会打造城市形象、叫响城市品牌是被各地证明了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举办首届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就是要以节扬名、以节交友、以节厚文、以节鼓劲、以节活市,推动文化旅游,促进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建设,激发城市活力,带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文明,树立城市新形象。围绕办好杜鹃节,我们注重细化方案,加强组织协调,使整个节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进行;注重调动市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借助外力办好杜鹃节;注重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以节养节”水平;注重宣传推介,借助各种媒体,提高杜鹃节的影响力;注重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干部群众关注、支持、参与节会筹办工作;注重办节与做好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统筹兼顾,促进整体工作上台阶。努力把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办成一个热烈、隆重、务实、大气、安全、圆满、成功的节会;办成一个凝聚民心、展示麻城的盛会;办成一个聚集人气、关注麻城的盛会;办成一个创业涌动、发展麻城的盛会。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推动麻城跨越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确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继续开展“三个一百”行风评议活动,搞好行风热线服务。从投资者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企业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全力打造亲民、为民、富民、利民的政府新形象。二是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制度。认真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三是建设责任型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作决策、办事情坚持从麻城实际出发,做到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建设效能型政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不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事项,定了就干,干就快干,只争朝夕,加快推进。五是建设廉洁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四个中心”⑼建设,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改进、优化政风。
各位代表,麻城发展鼓舞人心,麻城机遇催人奋进,麻城前景灿烂光明。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发展大旗,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促进麻城在全省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
附注:
(1)“2335”:黄金桥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收储平整土地2000亩,硬化3条路,亮化3条街,开通5条供排水线路。
(2)“三山”即龟峰山、五脑山、九龙山;“一村”即杏花村;“一花”即古杜鹃花;“一线”即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一大片”即乡乡镇镇的农家乐项目。
(3)“两型社会”试验区:即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4)“1515”工程:是未来五年我市工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即一大目标、五个增长极、一大板块、五个产业群。一大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上,工业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五个增长极:壮大规模工业、发展园区工业、培育民营工业、做强特色工业和放大能源工业。一大板块:力争把黄金桥工业园建成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板块;建设成为产业密集、优势突出、快速增长的工业发展平台。五个产业群:力争汽车配件、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和轻工食品五个产业集群产值分别突破10亿元。
(5)“东桑西移”工程:即引导我国茧丝绸业原料生产基地从土地资源紧缺的东部省份,向地域广阔、气候和土壤适宜种桑养蚕的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以优化蚕桑业区域布局,提升我国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2007年,我市“万亩生态桑园基地项目”作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项目获商务部批复立项。
(6)“三品”: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7)“信福”项目工程:即“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简称,该工程主要是建立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站点,通过这些站点向农村提供互联网农副产品商务信息,协助农户和农业企业上网发布农副产品信息,为农民开展商务信息咨询服务。
(8)“两园一区一厂”:即黄金桥工业园、中馆驿精细化工园、金通湾新城区和大别山发电厂。
(9)“四个中心”:即行政服务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综合招投标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