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日在麻城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李开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别山电厂投产发电,首届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麻城发展振奋人心。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逆境中开拓进取,成功战胜特大自然灾害,全面把握复杂宏观形势,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国6.9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7.03亿元,净增1.6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7.66亿元,增长49.1%,高于全国36.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98元,达到3460元,超额完成“1122”年度目标任务。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趋向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由2007年的39∶21.77∶39.23调整为36.45∶24.12∶39.43,二产业比值提高2.35个百分点。工业化加快,新增规模企业44家,总数达到144家;冶金机械、汽车配件、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花岗石材产业异军突起,麻城荣获“中国花岗石之乡”称号。特色农业壮大,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亿斤;新建特色产业基地55万亩;麻城进入全省肉牛养殖大县(市)和油茶产业重点县(市)行列;“麻城福白菊”通过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商贸物流扩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黄冈各县市区之首;外贸出口逆势增长,取得较好成绩。
开放开发明显加快。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居黄冈第一。大项目招商取得突破。引进符合考核口径项目123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个、5000万元项目12个,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9.1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民创业不断兴起,新增民营注册资本4亿元。园区发展态势迅猛。黄金桥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京广大道全线贯通;新引进入园项目14个,规模企业达到2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税收同比翻番。龙池、南湖、白果、鼓楼、中馆驿等乡镇工业集中区快速崛起,规模企业达46家,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撑起全市工业半壁江山。鼓楼、白果、龙池进入黄冈20强乡镇办行列。城乡建设全面推进。麻城再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完成3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16个村庄规划。完成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0.2公顷。查处城区违法违章建设365起。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旅游开发掀起高潮。公开向国内外招标编制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烈士陵园创建为AAA景区,杏花村、龟峰山村被评为黄冈市“十大秀美乡村”。龟峰山、五脑山和杏花村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加大旅游营销,“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品牌开始叫响。全年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同比翻番。麻城成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典型。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沪汉蓉快速铁路开始运营,大广高速公路基本成形,麻武高速公路全面开工,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顺利推进。改革稳步进行。国有企业改制稳妥推进。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林权改革完成确权发证199万亩。“三村”改革创新成为全省典型。市城投公司累计完成融资3.7亿元,市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融资1.08亿元。
民生明显改善。全年本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37.2%,为近年来之最。全力抗御特大冰雪灾害和暴雨袭击,完成2641户倒毁房户重建、修缮,实现“大灾不见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新增政策性补贴资金3528万元。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硬化通村公路380公里。完成电力工程建设投资2亿元。完成“一池三改”6018户。完成“双低”改造2万亩。加快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35万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000人。分类提高了城乡低保及五保户供养标准。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发放4万名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贴。城镇新增就业5730人,再就业2583人。培训转移劳动力2.2万人,对返乡农民工集中开展“四送”活动⑴,麻城成为全省农民工培训转移示范县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0.14%,参合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3.94万低保人员全部进医保。12.9万居民参加城镇医疗保险。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展送电影、送戏、送科技、送医疗下乡活动,建成157个农家书屋,完成21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东路花鼓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麻城凤儿》荣获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最高奖,麻城花挑赴芬兰演出圆满成功。新改扩建农村校舍近5万平方米,招考100名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农村办学水平得到提高。新建70个村级卫生室、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时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5.78个比值。积极募集款物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加强节能减排,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持协调发展。统计、人事、工商、质监、邮政、电信、烟草、档案、保密、体育、老龄、残联、气象、人防、外事侨务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推进平安县市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开展大接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推进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工作。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五五”普法教育有序开展。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监察纠风工作,开展“行风热线”活动,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办理和落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政务公开,较好地发挥了市政府门户网站为民服务、公开政务、宣传麻城作用。开展政府效能建设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政府系统行政效能和机关作风有了改进。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08件、政协委员提案107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埋头苦干求发展,实现了经济加速增长,城市快速扩张,旅游后来居上,文化蓬勃发展,民生明显改善,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创业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外来客商,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麻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经济规模不大、结构不优;新农村建设进展不快,效果还不明显;招商引资效率不高,总体规模不大;个别部门还存在不文明执法现象,发展环境依然不优;推进改革、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压力还很大。尤其需要正视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年,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年,也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起步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拥有的优势多于困难。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扩内需、增投入,为我们上项目、争融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启动,麻城在城市圈定位较高,为我们推进麻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为我们扩大招商引资创造了大好机遇;沪汉蓉快速铁路和大广高速公路相继开通,麻城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直达大武汉和长三角快车道的开通,为我们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弯道赶超”,努力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奋进中增创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坚持危中寻机、难中求进,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和园区开发,着力推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3.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积极的努力,争取实现“6789”目标,即:规模工业增加值新增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加80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力争达到95亿元。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危中寻机,全力实现经济增长新突破
以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为主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争项目、争投入、保增收,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扎实开展“大干项目年”活动。大胆策划一批项目,抓紧申报一批项目,迅速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大力实施“百亿元项目计划”⑵,努力在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保等重大政策性项目的争取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做好麻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中国花岗石产业基地和中国菊花、油茶、板栗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大别山电厂二期前期工作,抓紧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的立项申报。积极谋划大别山文化艺术中心等大项目。争取麻阳高速(麻城—阳新)公路早日立项,争取麻竹高速(麻城—竹溪)公路年内开工,争取麻城铁路节点联络线⑶、西气东输广水—麻城支线早日开工。大力推进中国古杜鹃自然保护区、大别山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金通湾?中国户外用品城、香港街?中国中部商贸物流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防护林、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和综合文化站等项目建设。一些事关麻城长远发展的大项目,也要从现在开始着手推进。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以招商增投资、以投资促增长。力争全年招商引资10亿元以上,过亿元项目5个以上,5000万元项目10个以上,1000万元项目30个以上,努力在引进国内500强企业、5亿元以上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抢抓机遇招商。紧紧抓住金融危机带来沿海产业加速转移的新契机,积极招引加工制造类企业;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试验的新契机,积极招引汽车、医药、旅游等企业。瞄准产业招商。围绕汽车配件、冶金机械、花岗石材、电力能源、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招引上下游企业;围绕优势资源,招引旅游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围绕交通区位优势,招引大型商贸、物流、仓储企业。创新方式招商。强化跟踪招商、乡情招商,发展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会展招商,突破中介招商、专业招商,努力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强化督办考核,确保招商效果。
大力推进创业增收。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鼓励全民创业,服务增产增收。支持群众创业增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调整种养结构增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收,推进劳动力转移增收。重点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增收工作。敞开“校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敞开“山门”,引导群众参与特色种养业和乡村农家乐开发;敞开“城门”,支持群众走进城镇发展第三产业;敞开“厂门”,引导群众进厂务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力争吸纳民间投资1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增产增收。全面落实企业增值税转型和税收优惠政策,对涉及企业的各项规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银企合作,大力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坚决落实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规定,力争新增中小企业信贷投入10亿元以上。进一步做实担保公司,新设立一家投融资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融资2亿元以上。开展财税挖潜增收。积极培育财税增长点。规范税收征管,挖掘增收潜力。推进科学理财,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服务水平,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二、突出对接武汉城市圈,努力促进城乡新发展
麻城已被规划为武汉城市圈地区性中心城市。对接大武汉、建设新麻城,重点建设“五基地一枢纽”(即:建设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配套协作基地、旅游服务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训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努力在参与“两型”社会试验中促进城乡新发展。
加强载体功能建设。着力开发西城新区。精心编制53平方公里的西城新区发展规划。重点推进西城新区“一轴五园”⑷开发。把西城新区打造成为城市扩张的新空间、开放开发的大舞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接城市圈的大载体、“两型”社会试验的先行区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新名片。着力建设交通枢纽。积极争取汉口—麻城开行公交化城际列车和汉口—上海动车组停靠麻城。主动服务大广、麻武高速公路建设和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完善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国省道、站场与城市道路之间互通连接,改造提升出境线路,构建聚散功能较强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驱动麻城发展的大引擎。
加快城市建设。科学制订规划。切实做好对接武汉城市圈的规划编制。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市规划区“四线”控制性规划编制。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农村示范村、中心村和交通主干道沿线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城乡建设。深入推进九大绿化工程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加快京沪大道及站前广场建设,实现两个火车站对接。完成城区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场三期工程、城区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加强老城区重点区域改造,实施“增绿”工程,进一步做好亮化、硬化、净化工作。全面实施改造乡村面貌“六个一”工程,即:在乡集镇所在地,编制一个地域特色鲜明的好规划、规范一条干净整洁的商业街、建设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宅小区、兴办一个集中有序的农贸市场、创办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公共休闲场所、兴建一个集中收储处理垃圾的站场,切实改善乡村环境。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门前四包”管理、环卫社区管理、护城河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城市公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创新融资体制。积极引导城中村盘活集体资产,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建设。继续争取开发性和政策性融资贷款,力争全年融资1亿元以上。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改革试验。积极争取麻城汽车配件、冶金机械、花岗石材等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大别山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试点、开办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继续开展“三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试点。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完善水管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小三场”改革。稳步推进交通系统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商贸企业和部门办企业改革,加速推进乡镇集体企业改革,解决好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继续推进兴业公司和博达学校上市工作。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力争龟峰山村和杏花村创建成为全省秀美乡村。完成城区新植乔木35万株,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提高到9平方米。完成乡村绿化造林10万亩。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全面落实“禁实”和“禁现”⑸规定,加强环境监测,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突出兴工强市,强力推进工业经济新跨越
坚持兴工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1515”工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234”发展目标(即实现工业投入20亿元,规模企业净增30家,工业总产值增长40%以上)。
加快骨干工业集群发展。以建设武汉城市圈汽车产业配套协作基地为目标,全力支持马勒三环、力美制动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汽配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0亿元。全力帮助兴业公司、福田公司和新叶公司增产增收,力争冶金机械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建设“中国花岗石产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资源开采集约化、生产加工规模化、产品开发系列化的龙头企业,力争花岗石材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0亿元。做大电力能源产业集群,大力支持大别山电厂、华新水泥、为一建材等企业建立循环产业链;加快三河口水电开发、亚太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力争电力能源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20亿元。进一步发展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继续推进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骨干产业发展。
加速园区工业集约发展。实施麻城经济开发区“123”工程,即:力争园区总投入达到10个亿(其中,产业投入8亿元,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力争新引进入园项目20家以上,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推进黄金桥工业园基础设施“1155”工程,即:完成收储平整土地1000亩,打通1条路(京沪大道),配套5条供排水(金桥大道西段、京广大道东段、京九大道、京沪大道南段、车站路),绿化亮化5条街(金桥大道、京广大道、京九大道、京沪大道、货场路)。大力支持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打造麻城工业“第二集团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500万元专项基金,对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以奖代补”。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向乡镇工业集中区倾斜。鼓励乡镇工业集中区在用地、融资、招商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力争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引进规模企业30家以上,完成工业产值40亿元以上。
加大服务工业力度。牢固树立“产业第一,尊重企业家”意识。继续实施“六个一”的帮扶企业制度,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服务“直通车”制度⑹。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十佳三差”评选活动,切实提高部门服务企业的效能。
四、突出兴农富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壮大特色农业。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突出特色。稳定粮食生产,扩大油料生产,着力发展“三乡三业”,即稳定3万亩福白菊基地,完善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进一步打造“中国菊花之乡”品牌;建设好省级油茶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改造4万亩油茶园,新建3万亩油茶基地,进一步打造“中国油茶之乡”品牌;巩固改造85万亩板栗基地,进一步打造“中国板栗之乡”品牌;新建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进一步做强蔬菜产业;新发展1万头肉牛,新建2个万头猪场,进一步做强畜牧产业;新发展桑茶药板块3万亩,改造低产园2万亩,进一步做强桑茶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老米酒、名优鱼等地方特色产业。增创亮点。推进杏龟沿线⑺新农村示范带和铁顺沿线⑻生态田园示范带建设。积极申报农特产品商标,加快蔬菜、稻米、油茶等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进超市和上网销售,叫响麻城农产品品牌。培育龙头。支持锦园食品、建元食品、宏源面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副产品深加工新突破。
完善基础建设。扎实做好农村“水、电、路、气、田、房”六件实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电力网、电信网、广电网、光纤网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硬化通村公路400公里。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5000户。继续抓好高产农田、“双低”改造、标准粮田、农业综合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安居建设。积极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力争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5万人。积极推进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等公共事业投入向农村倾斜。
增强保障支持。进一步完善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开展土地流转平台建设试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大户流转。强化农民负担监督。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完善农村公益性“以钱养事”机制。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务公开、“村财乡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2家以上成为全省示范合作社。加大金融业对农村、农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贷等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金融服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落实强农政策。提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一卡通”发放。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争取畜牧、优质稻、蔬菜等进入全省重点扶持优势农业板块。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栽培种植技术,完成40万亩农田配方施肥。
五、突出旅游开发,奋力推动服务经济新发展
充分发挥麻城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壮大商贸物流业,开发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经济蓬勃发展。
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完成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旅游服务基地、大别山旅游门户城市。加快景区升级。力争龟峰山风景区创建成AAAA景区,五脑山森林公园、乘马会馆创建成AAA景区,杏花村创建成AA景区。浮桥河等大型水库争创水利风景区。抓紧做好龟山创建全省旅游名镇、杏花村等创建全省旅游名村工作。完善基础设施。龟峰山重点完成“三路”(民俗街道路、关口坳—观景台龟峰路、杜鹃花海木质游步道)、“三场”(生态停车场、中心广场、民俗广场)和游客接待中心、民俗街扩建、星级厕所以及供水设施等工程建设。五脑山重点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标识牌建设。杏花村重点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古村部)和宋贤园建设。加大景点开发。推进龟峰山游乐设施、天景山漂流等项目建设,招引战略投资者开发高岸河寻根园、沈家庄古孝感乡都等项目,推进农家乐旅游开发。加强营销推介。突出“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主题旅游形象,主攻武汉城市旅游圈,打通麻城至襄樊(延伸至十堰)城际旅游线,重点推介生态游、红色游、人文游三大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力争全年来麻城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麻城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商贸物流基地。争取麻城一级客运站、货运物流中心建设,招引大型物流企业入驻,着力构建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金通湾?中国户外用品城、香港街?中国中部商贸物流城、大别山建材大市场等综合市场建设,扩大大别山肉牛、蔬菜、菊花和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市场辐射范围。建设钢材、花岗石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支持兴业公司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废钢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粮食、煤炭等大宗物资储运业。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⑼,鼓励连锁超市下乡,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⑽。积极兴办集村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加快麻城口岸联检大楼和农资配送中心建设。
大力开发新兴服务业。积极争创全国农民工培训转移示范县市,把麻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高素质劳动力培训基地。整合教育资源,做大麻城职教规模。围绕做大做强“麻城海员”、“麻城乘务员”等优势劳务品牌和扩大农民工就业,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加大培训投入、提升培训能力,大力发展培训经济。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推动房产业平稳发展,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化创意、广告、出版、健身、中介、金融、邮政、通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六、突出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保障安居乐业,更加注重繁荣社会事业,全面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增强社会保障。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贴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关爱女孩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培训转移劳动力2万人以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失业保险范围。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力争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失地农民保障措施,做好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工作。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开工建设廉租房3万平方米,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继续扩大社会救济。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所有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50%以上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务室。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责任体系,开展专项整治,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查,全面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继续实施“价格诚信工程”,加强和改进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抓好信访调处和行政复议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支持国防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建设农家书屋100个,实施261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数字电视平移工程。深入推进麻城文化繁荣工程,再编排一台具有麻城地方文化特色的大戏,组织创作一部颂扬麻城历史人文的长篇小说,编辑出版一套荟萃古今的《麻城文选》。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完成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5万平方米,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壮大职业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100个村卫生室,改造3个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人口素质。完成全市土地规划修编,加强矿山资源和河道采砂管理。继续推进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和全国文物普查。巩固村级阵地建设成果,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人事、编制、外事、对台、档案、方志、保密、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行政能力。一是着力提高决策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努力在应对复杂局面上做到未雨绸缪,在科学研判宏观形势上做到准确快捷,不断提高善于谋划和果敢决策的能力与水平。二是着力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大力倡导“三短五简”⑾会风文风,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倡导雷厉风行和立竿见影的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加大纠风治乱,继续做好行风热线服务,切实推动机关工作提速、效率提高、形象提升。三是着力提高公信力。积极构建法治政府,努力在推进依法行政中提高政府威信。积极构建勤廉政府,努力在推进勤政廉政中提升政府形象。积极构建阳光政府,努力在扩大政务公开、维护公平正义中追求群众满意。积极构建诚信政府,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挑战激发斗志,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努力传承红色古城文化,凸现杜鹃花城魅力,发挥交通新城优势,提升特产名城实力,加快麻城崛起进程,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
附注:
(1)“四送”活动:即为返乡农民工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活动。
(2)“百亿元项目计划”:即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抢抓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市委、市政府规划建立总投资100亿元的项目库。
(3)麻城铁路节点联络线:即沪汉蓉快速铁路麻城站和京九铁路麻城站之间的联络线及京九铁路麻城站至汉麻联络线的疏解线。
(4)“一轴五园”:是西城新区空间布局的主体框架, “一轴”指沿金桥大道和106国道走向的行政文化主轴,“五园”指金通湾户外用品园、商贸物流园、黄金桥工业园、中馆驿工业园、生态湿地公园。
(5)“禁实”和“禁现”:指国家为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实行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禁止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规定。
(6)服务“直通车”制度:即对重点骨干企业在办理相关业务、项目申报、规划审批和解决困难等方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服务手段、缩短服务流程和业务办理期限,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7)杏龟沿线:即杏花村至龟峰山公路沿线。
(8)铁顺沿线:即铁门岗至顺河大广高速公路沿线。
(9)“新网工程”:即全国供销系统实施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主要是发展连锁经营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新建或改造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构建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五大网络体系。
(10)“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指国家为扩大内需,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11)“三短五简”:即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工作程序简化、文字材料简练、汇报工作简洁、接待应酬简省、生活待遇简朴。